興趣的栽培
香港9歲女童譚芷昀(Celine)在《全美一叮》節目的歌藝表現技驚四座,引來傳媒爭相報導,同時,焦點亦落在父母如何發拙和栽培女兒的興趣,雖然有不少網民作出負面批評,但筆者發現芷昀爸爸在一次訪問中表示,深信『三成天份,七成栽培』的觀點,的確是給了家長們一些很好的提醒。
現今父母努力尋找不同活動去培養孩子興趣,用意是激發孩子的潛能,看可否栽培成為孩子的專長;例如為孩子報名參加跳舞活動,因覺得對平衡能力、動作協調都有好處,多練習令動作掌握更細緻,更能跳出優美的舞姿,所以很多家長會期望孩子有跳舞的專長,但家長有沒有考慮孩子對這活動的興趣如何呢﹖
孩子年幼,他可能也不知自己有何興趣與天份,實在有賴家長給予不同的體驗機會,當孩子遇上了自己喜愛的,甚至略有天份的興趣,效果便如魚得水了;而且孩子從興趣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,更是鞏固興趣的最有效方法。
不過,家長對處理孩子學習興趣活動的堅持必須張弛有度,例如太過順從孩子的「主意」,按孩子的心情而讓他們掌控參與活動的持續性,喜歡便參加,隨時隨地可缺席,不單會錯失很多寶貴的學習機會,亦會對學習的「堅持」態度有不良影響,又例如安排孩子參加又多又密的興趣活動,亦容易引致他們把學習興趣變成學習的壓力,對興趣產生厭惡和抗拒,故此,家長能適宜地安排興趣活動,讓他們以愉快及積極的態度把興趣加以練習時,從中感受到樂趣、挑戰與成功感,自然地其潛能會被激發出來,堅持的學習態度更有助日後的心智發展。
要發掘孩子的興趣及天份,家長首先要接受孩子,尊重孩子,觀察孩子的興趣所在,栽培的態度是幫助他們持續學習一兩項興趣(例如完成一期的課程),最少也掌握基本的技巧,家長從容地加以引導,主動地了解孩子進行活動的情形及進度,給予他們正面的欣賞和肯定,家長栽培得宜,孩子便樂在其中,或許「興趣」沒成為專長,更沒有卓越的表現,卻可成為孩子調劑身心的「甜品」。